產科衛教
腹膜外剖腹生產
腹膜外剖腹生產
佳欣婦幼醫院 方嘉宏院長
 
      根據文獻記載,西元1500年瑞典Jocob第一位經剖腹產活產後,術後腹膜炎一直是孕婦死亡的主因,1865在英國甚至高達85﹪,到190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明了腹膜外剖腹產(Frank)之後下降了腹膜炎的比率。但1928年富萊明發明Penicillin後,這極盛一時的腹膜外剖腹產方法才日漸式微至今,但由於抗生素的日新月異,1980年在美國即便是高度懷疑羊膜炎的案例,也是腹膜內剖腹產較優。

      或許在過去有人認為腹膜外剖腹產的優點是避免沾黏、不必禁食、比較不痛或手術時間較短,但是這些在麻醉技巧及手術設備高度發展的今天,腹膜內剖腹產完全可以得到相同甚至更好的結果。學理上,生產時因有大量多種胎盤激素,一般婦科手術的沾黏通則在剖腹產並不適用,加上現在在台灣大多數人九成以上,使用術後止痛的技巧所以術後並不太痛,同時一般腹膜內剖腹產手術時間因不像腹膜外剖腹產需要過度剝離膀胱,所以不用耗費太多時間止血,所以手術時間並不比腹膜外或剖腹產來的久。只是對於腹膜外剖腹產生產手術的限制,如:胎兒過大 、胎頭過大、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及可能有骨盆腔腫瘤時也無法探查更無法處理,同時也沒有辦法順便行結紮手術,尤有甚者-萬一子宮術後大量出血,根本連縫合子宮的機會都沒有(因為這時需要將子宮提出腹壁外再行縫合或行內腸骨動脈結紮快速止血),生命或許在幾分鐘之內變成極端危險,也因為這些理由,目前在所有的醫學中心(台大、馬偕、長庚、中國、中山、成大、榮總、高醫等)幾乎全部從資深主治醫生到初學者,全部採用腹膜內剖腹產手術,唯一用腹膜外剖腹產的時機是:當孕婦高度的懷疑羊膜炎時,而且同時為了教學示範時才會考慮。

      早在1980年,美國婦產科期刊(obs&Gyn1980;55:181-183)指出預防性的抗生素合併腹膜內剖腹產手術,可能對於羊膜炎的案例是比腹膜外手術更合適的。 所以在27年後的台灣(以美國治療水準同步的今天)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理由用腹膜外剖腹產手術取代腹膜內剖腹產手術。常見腹膜外剖腹產手術的缺點是曾經有過剖腹產病患下一次剖腹產時,有較多的膀胱沾黏,可能會造成下一位手術者的困擾(前人乘涼,後人種樹)第二個缺點是此種腹膜外手術部位必需比較低(較靠近恥骨)因為在恥骨上,皮下脂肪及血管較豐富可能術後會水腫、血腫、或下腹悶痛時間會較久。對於下一位手術者(第二位第二次剖腹產者)下刀時部位不得不跟著太低,對於修補疤痕或如果手術中需要拉大傷口時會造成技巧上的困難,出血會更多。

      以上是學術性的論述,也許對於商業行為沒有任何的幫助,也許經過行銷技巧的推廣,或許腹膜外式剖腹產也可能被推崇為較新(西元1909年-)較優(非醫學中心主流!!)的手術,但實際上這些絕對不是一個世界性主流的手術。本院與全台98%~99%的醫療院所一樣全部採用腹膜內式剖腹產手術,而且本院有能力、設備及經驗做婦癌的大手術,當然有能力去做1909年的簡單的老式腹膜外剖腹產手術,如果病人堅持的話………………………………………